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吴世南
编辑|袁岳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癌症强化医学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4月10日,“中国防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学术会议”召开,同时成立北京防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
癌症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不仅公众对其概念相对陌生,甚至一些临床医生也不太了解。那么,癌症特护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搜狐健康专访中国抗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王教授,北京抗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教授。
癌症重症医学强调综合治疗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恶性肿瘤已经从过去的“不治之症”变成了现在的“可预防、可控制、可治疗”的慢性病。年老体弱的肿瘤患者也有机会尝试复杂的根治性手术、大剂量化疗和靶向药物,更多的是与肿瘤处于根治性或长期生存状态。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癌症的简单治疗,还有很多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王红志指出,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不可避免地给肿瘤患者带来了一些新的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心肌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严重肿瘤患者的治疗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癌症重症医学属于综合、综合重症护理的分支,有其学科优势,可以在患者的整体治疗中发挥作用。
“第一次接受严重手术并转到重症监护室的肿瘤患者将接受治疗。当肿瘤患者接受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时,围手术期的重症患者是危重医学的重点、特点和亮点。”王强调。
王还表示,癌症重症医学就像一个大平台,其他抗肿瘤专科,无论是外科、内科还是化疗,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共同承担危重、疑难癌症患者。癌症强化医学可以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和各种数值监测,帮助肿瘤患者度过随访治疗时间。多学科“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强化医学的未来发展如何?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用王的话说:“只是一个刚满4岁的孩子。”未来会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癌症患者对诊疗的真实需求?
在接受王采访时,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特委会发表中国重症癌症患者真实世界的横断面研究,了解中国重症癌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二是发布首个癌症强化医学专家共识,明确哪些肿瘤患者应入住ICU,如何评价和处理流行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第三,要研究我国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治疗。此外,将“一体化”理念融入临床实践,提高应对肿瘤并发症的技术能力,提高治疗成功率,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新成立的北京防癌协会癌症重症医学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王红志也有他的设想。“先搭建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邀请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专家一起探讨。”此外,王红志特别强调,应利用专门委员会将技术和手术带到基层或综合医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癌症关键医学,提高他们治疗重度癌症患者的整体综合能力。
发布时间:2021-04-15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