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周一川
编辑|袁岳
3月30日,世卫组织正式发布了由世卫组织召集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可追溯性研究中国部分的世卫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2021年3月31日下午15:00,中国专家组在国家卫健委召开例行记者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可追溯性联合研究报告相关情况。
清华大学教授、中方组长梁万年介绍,今年2月9日,中外联合专家组完成中国溯源研究时,在武汉召开了联席会议,系统介绍了新冠肺炎溯源工作、中国部分研究的过程、主要结果和结论,以及对下一步全球溯源工作的建议等关键信息。3月30日发布的总报告,是在武汉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到更广泛的信息来源,站在全球研究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和撰写的。
梁万年说,在主要结论中,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的冠状病毒,但这种相似性不足以使它们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直系祖先。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高度敏感,这表明蝙蝠、穿山甲或黄鼠狼、猫和其他物种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通过广泛的早期病例手术和过程样本检测,发现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人群中有一定程度的传播。目前发现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8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12日,多数病例集中在12月下半月。华南海鲜市场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点之一,但与此同时,疫情也可能在武汉其他地方蔓延。
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后,环境采样检测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环境存在广泛污染,尤其是水产摊点。建议病毒可能通过受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或感染者的动物产品进入该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对动物产品进行的大规模测试没有显示出积极的结果。我们还没有测试冷链产品。
湖北省的蝙蝠和全国各地的大量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中没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也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前后在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中传播。联合专家组科学评估了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直接从新型冠状病毒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实验室引入的可能性,评估结论分为五个级别,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更有可能和极有可能。
人畜共患疾病的直接泛滥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到“更可能”的方式。
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认为是一种从“相对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
冷链和食物链产品的引入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方式。
通过实验室引入被认为是“极不可能”的方法。
联合专家组已达成共识,即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假设没有地域限制。专家组从一开始就坚持开放的理念,因为病毒的传入,从动物到人的病毒,已经涉及到华南海鲜市场的爆发,可能经历了很长时间或者长途的运动,包括跨境活动。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不局限于某个地方,而是关注世界各地,收集从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和渠道收集的各种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追踪其来源
对下一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正如我们需要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方追溯源头的广阔视角来思考,世卫组织专家和中国专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是非常认真和谨慎的。我们进行了许多非常长的科学讨论,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拓展全球统一数据库,包括分子、基因序列、临床、流行病学、动物监测、环境监测等相关数据库。
第二,为了继续在世界更大范围内发现可能的早期病例,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相关工作,未来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发现更多的检测材料。
第三,关于动物宿主,世界各国科学家应该共同努力,在很多国家和地方开展相关研究,找到更多可能成为病毒宿主的动物物种。
四、进一步了解冷链及其冷冻食品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这个溯源报告在国内是部分完成的,但并不是溯源工作的全部结束。我们都希望这只是一个步骤,并希望在未来,在世卫组织的领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够团结合作,继续以科学的方式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1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