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消毒……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后流行病时代,我们需要恢复工作,恢复生产,恢复商业,恢复学校教育,恢复正常生活。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四个病例需要医学检查,即使没有发烧
北京市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已调整为二级,市疾控中心已制定了二级应对下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居民就医指南。在这四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热症状,有咳嗽、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的人也应该到发热门诊进行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醒市民,如果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请及时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公民没有发烧,但有咳嗽和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只要在疾病发作前14天内有在新的冠状肺炎病例报告地区旅行或居住的历史;在疾病发作前14天内疑似接触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在发病前14天内,他曾接触过来自国外或国内有发热或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有新诊断的肺炎病例。如果在14天内有许多人从他们的家庭、单位或周围的人员那里出现同样的症状,他们应该立即去发热门诊进行调查和治疗。如果没有这四种情况,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北京新冠肺炎在线医生咨询平台、北京医学会等)进行咨询。),并且可以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果症状没有恶化,病人可以多喝水,在家休息。
在多个团队的大房间里一起工作时,应该戴口罩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上班族坚持健康监测,不要带病上班。在大房间和较深的地方有多个团队一起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仍然应该戴口罩。各单位可实行“绿色代码”任命制和“绿色代码”参与制。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目前,上班族仍需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和干咳等症状,请戴上医用口罩及时到最近的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向本单位报告发病情况、旅行史和接触史,不带病上班。各单位(部门)可利用“北京健康宝”等手段,实施“绿色代码”预约制度,建立体温监测等健康监测长效机制。应注意保持办公场所的通风。开窗自然通风是首选。当条件允许时,可以打开抽风机等抽气装置,以增强室内空气流。采用集中空通风系统时,应调节至最大新风模式,以保证室内新风量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并定期开窗加强通风。
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健康保护。办公场所应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建议随身携带口罩,根据不同人群场景选择合适的口罩。如果多个团队在大的开放房间和大的纵深地方一起工作,并且多个单位在同一楼层一起工作并且有大量的员工,他们应该戴上面具。在不确定的工作环境中,如商务谈判和拜访客户时,戴上口罩。工作时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洗手液消毒。当你出去回家时,你必须先洗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卫生。应加强公共物品和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件的清洁和消毒。在职工食堂就餐时,如果就餐人数较多,应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避免人员拥挤,餐具和饮水器具应逐个消毒。就餐时,人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米。买(吃)饭后,坐在分散的地方,不要聚在一起,吃饭时不要聊天。
在目前的反应水平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然建议会议应遵循“不必举行”的原则,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举行大型会议和室内外群众活动。如有必要召开会议,建议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或将大型会议分成小型会议,以尽可能控制与会人数,避免不同会场之间的人流。会场中的座位应尽可能以更大的间距放置。参与者的前、后、左、右距离不应小于1米。参会人员应使用“北京健康宝”等方式实行“绿色代码”考勤制度,不得带病参加会议。应该注意个人防护。建议随身携带口罩,根据不同人群场景选择合适的口罩。行业主管部门有其他要求的,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必须受到良好保护,不得进出体育和健身场馆
6日,在北京举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小锋表示,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市民在进出体育健身场所时必须受到良好的保护。
刘小锋建议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前往体育场馆的市民应遵守交通管理部门的防控管理要求,尤其是乘坐地铁和公交车时要戴口罩。同时,市民朋友在前往体育场时应遵守相关部门的规定,并在使用“健康宝”等方法核实身份后进入体育场。
此外,开放的体育和健身场馆应以田径和隔网运动为主,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目前,组织足球、排球、篮球等团体运动是不合适的。使用或接触公共运动器材后应保持手部卫生,清洁前手不应触摸口、鼻和眼。休息时避免集体聊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当现场有很多人时戴上面具。活动结束后及时洗澡或回家,换衣服并保持双手清洁。
户外运动原则上不需要口罩,但是应该避免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继续保持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根据中国青年报讯中心最近对4002名受访者的调查,98.0%的受访者在疫情爆发后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出门勤通风等良好习惯。77.6%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结束后,他们将继续保持这些习惯。
[习惯作为一种惯性力量,通常比预期的更难建立新习惯或打破旧习惯。在疫情下,敌人就在眼前,而一系列卫生防疫行动的重复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然而,压力下的重复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潜意识里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他们“忘记痛苦,忘记伤疤”
在后流行病时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它有利于切断传染源,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也带来幸福。
北京市人大对《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二审,其中包括“在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患传染性流感时戴口罩,以及使用公共筷子和勺子将用餐划分为文明行为规范。《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规定,非法食用者最高罚款1万元,组织食用者罚款1万元至5万元。
关于文明行为规范的立法将把现代公共生活对公民行为的文明要求提升到普遍的行为规范,并建立越来越高的行为标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它将发挥重要的法律支撑作用。培养文明习惯,促进全民健康。让我们一起欢呼吧!(人民健康网由《北京日报》、《新华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合成)
☆防疫课☆
进入体育和健身场所仍然需要保护,以防粗心大意
假期后如何做好健康保护工作并送你一本《美食指南》
五月三日警告封锁战争流行病
[5月1日回家后如何做好清洁消毒工作/S2/]
五一节家庭花式运动使抗击“流行病”和保持健康成为可能同时
五一假期享受美食,这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疫情。
五一期间,外出就餐时你如何保护自己?
五一假期去购物。这些防疫知识应该是知道的!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所以带上交通防疫指南[/s2/]
发布时间:2020-05-12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