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血脂、血糖与尿酸,分别“高”到什么程度,需要吃药治疗?
高血压、血糖不好、高尿酸血症以及血脂异常,这“四高”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心血管以及代谢问题
很多刚确诊“四高”问题的朋友们都难免会纠结一个问题:究竟要不要吃药治疗?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不论属于“四高”当中的哪一种,一旦吃上药就很难把药给停下来;第二是医生确实会让一部分患者先不吃药,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治疗。
高血压何时需用药?
在2020年的时候,国际高血压学会颁布过一份适用于全球的高血压实践指南,其中明确提出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该立刻开始服降压药治疗:
第一类,是刚确诊高血压,高压(收缩压)就已经≥160mmHg或者低压(舒张压)就已经≥100mmHg的患者。这里强调一下,高压≥160mmHg和低压≥100mmHg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条,就可以开始服降压药治疗了。
第二类,是当前没有服药而仅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控制血压的患者,如果您已经坚持了3~6个月的时间,血压仍然没有降到140/90mmHg以内,那么,也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第三类,是医学检查发现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患者。所谓“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
心脏彩超发现的“左心室肥厚”;
颈动脉超声发现的“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
颅脑CT或磁共振发现的“腔隙性脑梗”;
尿检发现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或“蛋白尿”;
以及眼底镜发现的“视网膜动脉异常”等。
如果您确实存在这些高血压靶器官受损的表现,那么不管血压值多少,哪怕只是刚刚达到140/90mmHg的诊断标准,也应该立刻开始使用药物降压。
血糖不好何时需用药?
说完血压,我们再来说血糖。“血糖不好”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一般而言,如果已经达到2型糖尿病的阶段,那么是建议要启动药物治疗的。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只要达到以上任意一条,基本上就算是进入2型糖尿病阶段了,应该开始使用降血糖药物。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糖尿病前期”则指的是:空腹血糖≥6.1但<7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7.8但<11.1mmol/L的情况。
那么,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不是也都需要服降糖药呢?这个倒未必。
2020年发布的《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提出,建议服药治疗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主要有两类:
第一,是同时满足两条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也就是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而与此同时OGTT2h血糖也达到7.8~11.1mmol/L之间。这类人群比只满足其中一条诊断标准的人群更容易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应该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第二,是仅依靠饮食与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进行治疗,但6个月以后血糖水平以及体重仍然无法达标的人群。这一点与高血压类似,如果只依靠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治疗效果不好,那就还得吃药。
高尿酸何时需用药?
一说起血液当中尿酸水平升高,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痛风。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尿酸的人群都会发生痛风。有高尿酸但长期不发作痛风,这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
而高尿酸究竟何时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其实关键就是看有没有痛风发作。
2019版《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告诉我们,有两种情况建议直接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
第一,是每年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2次;
第二,是每年痛风(痛风性关节炎)只发作1次,但是检查发现有明显的痛风石、泌尿系统结石又或者慢性肾脏疾病已达3期以上。
一般来说,除非您确实属于上面这两种情况,否则都不应该轻易服用降尿酸药物,尤其是对于无症状高尿酸人群!
2020版《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当中明确提出:无症状高尿酸人群的首选治疗不是药物而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比如控制饮食和调整体重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症状高尿酸人群就完全不能用药,只不过这在医学界存在一些争议。
比方说,有的研究就提出当血尿酸水平超过540umol/L时,高血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升高,这时候应该考虑用药物降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