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解百药毒,可用于心脏急剧跳动,手指关节疼痛,胃痛胃痉挛

甘草是在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药之一,可通行十二经,又调和诸药的作用,还可以解百药之毒,本身又性情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又有能力,又很缓和,是中药里的“最强辅助”,所以又称“国老”。

常用的有生甘草和(蜜)炙甘草。

甘草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心气虚所致心悸、失眠、脏燥证

甘草有补心气的作用。

(1)心悸、脉结代

可用于心气不足导致的

心悸(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脉结代(脉跳动时有间歇)。

如《伤寒论》

炙甘草汤

,以炙甘草配伍人参、生地、阿胶、桂枝等药,用于脉结代,心动悸,虚弱,呼吸微弱,言语无力等症状。


心悸

(2)失眠

心气血不足,常导致心悸、失眠、多梦,可单用炙甘草煎服

用于妇女产后心虚,无故惊慌不安,心脏急剧乱跳,可用《千金要方》甘草丸,以甘草配伍远志、石菖蒲、人参等药。

(3)脏燥证

脏燥证是中医病名,类似于西医的歇斯底里症

表现为表情忧郁,神志恍惚,悲伤欲哭,喜怒无常等。

常由于精神因素如激动、惊吓、委屈、悲伤等,而突然起病。

中医认为,脏燥证原因多因心虚且肝郁。

代表方《金匮要略》

甘麦大枣汤

,以甘草配伍小麦、大枣,养血、缓急安神。

平时情绪爱紧张,情绪化,容易被情绪影响的人,也可以用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

2、脾气虚所致食少便溏、气短乏力

甘草也可以补脾气,但作用比较缓和,一般作为辅助药来增强补脾气的效果。

常配伍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即

四君子汤

,用于脾气虚所致饮食减少,大便溏稀,气短乏力等症状。


四君子汤,左上白术,右上茯苓,左下甘草,右下党参

中气下陷,常见倦怠乏力,气短,脏器下垂,脱肛等,可配伍党参、升麻、黄芪等药,升阳举陷。

中气不足,脾不统血所致肌肤表面出血,常用大剂量甘草煎服,如现代常用甘草治疗过敏性紫癜。

3、咳喘、咳痰

甘草可祛痰止咳,对咽喉部有保护作用,用于咳嗽、气喘,无论寒热虚实、有痰无痰,都可配伍使用。

风寒咳嗽,伴有喘咳、胸闷,咳痰清稀色白,配伍麻黄、杏仁等,如三拗汤。

风热咳喘,伴有烦闷,咳痰黄稠,配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

肺热咳喘,伴有痰黄稠,甚至痰中带血,配伍麻黄、杏仁、石膏,即《伤寒论》麻杏石膏汤。

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或痰不易咳出,配伍冬桑叶、石膏、麦冬等。

肺寒兼有痰饮,痰涎清稀而量多,胸闷,或干呕,平卧困难,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如中成药甘草片,就是以甘草制成,可用于祛痰止咳。还有一种叫复方甘草片,与甘草片不是一种中成药,复方甘草片还含有阿片粉或罂粟提取物等成分,容易成瘾,用之宜慎。


咳嗽

4、痛证

常用于

腹部或四肢痉挛性疼痛

、咽喉疼痛、皮肤疮肿疼痛等。用于痉挛性疼痛时,常配伍白芍。

(1)胃痛、腹痛

常配芍药,如《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常用于胃痛、胃痉挛、腹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症状。

《伤寒论》小建中汤,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腹痉挛疼痛,常配伍桂枝、芍药、饴糖等。

这种疼痛一般饥饿的时候比较明显,吃饱后稍有缓解,可作区别。

湿热痢疾、腹痛,甘草可配伍芍药、黄芩、黄连,构成芍药汤。

肝郁所致两肋下疼痛,乳房胀痛,头痛眩晕,口燥咽干,月经不调,配伍白芍、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等疏肝解郁,

如逍遥散,也有中成药逍遥

腹痛

(2)四肢痉挛疼痛

四肢痉挛性疼痛,常因筋脉失养,常用甘草配伍芍药。

前面说的

芍药甘草汤,除了用于腹部痉挛性疼痛外,用于四肢痉挛性疼痛,手指痉挛性疼痛



若加上木瓜、鸡血藤等药,疗效更好。


手指关节疼痛

(3)咽喉肿痛

用于咽喉肿痛,可单用甘草。

或甘草配桔梗,如《伤寒论》甘草汤、桔梗汤。

如果咽喉红肿较重,以致于化脓者,常配伍玄参、桔梗、牛蒡子,如《张氏医通》甘桔汤。

发布时间:2021-08-17 15:53